相信大多数种植者都认为,根系缺肥了就应该及时的补充,不能让根大爷饿着啊。

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,植物跟人一样,也有自己的“逻辑”,也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(哲学上的概念,嘿嘿,装逼必备,就跟小孩子的教育一样,全面的辅导就是全面的抹杀),在逆境(缺肥、缺水等)下,植物自己也会选择自救,包括分泌激素,调节根系往外生长,降低呼吸作用,关闭气孔等等,是的,刚刚提到了植物会自己往外围扩展根系,这梦寐以求的事情竟然奇妙的无为而治(道家哲学理念,嘿嘿)了。这大概就是植物以及根系的自我修养。

回归到种植本身,根系的自我修养和施肥有什么关系呢?

现在存在的施肥习惯包括,浅施肥(水肥最明显)、浓施肥(多次少量,节省人工),相对较盲目施肥(未考虑肥料各种元素的拮抗和协同吸收,各元素配比不当),忽略肥料的两面性(适宜浓度刺激生长,高浓度抑制生长);通过植株叶片深绿,肥厚判断植株生长状况(高氮肥催芽,植株旺长,颜色深绿,较肥厚,但普遍质地较脆,抗逆能力较差)等等;

结合上述情况,施肥的时候应该注意发挥植物根系的主观能动性(刚刚提过哦)。

部分建议如下:

饥饿施肥法

少量多次施肥,让根系在缺肥情况下,主动生长,配合根缘施肥法,使根系范围不断扩大;(考虑到人工成本的问题,所以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作调整。)

根缘施肥法

将肥料施于根的尖端(滴水线概念),改变土层中肥料在水平空间的分布,诱导根系侧向生长;

土壤埋肥法

开地时基肥根据作物根系深度,施在较深位置,改变土层中肥料在垂直空间的分布,诱导根系垂直生长;

有机肥高效利用

自然界植物正常生长最大的原因便在于有机质,关于有机质可以聊的就太多了,简而言之,有机质就像天然的储肥池,配合适宜的微生物群落,可以为植物提供长期稳定的肥料来源,施用过量的化肥也可以被储存哦。

因此,有机肥一定要与根系接触才能发挥它的作用。